第681页

报道中着重的肯定了武陵市委市府高度重视保护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极其尊重专家学者意见,原来准备在巡抚衙门遗址那一块进行项目开发的,现在毅然调整方案,不惜伤筋动骨,增加大量投入,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开发传统文化,既着眼如今放眼未来更保护历史,实乃是高瞻远瞩、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和谐的表率。

同时,省报还配发评论,对武陵明代巡抚衙门论证的事宜以及当地领导卓有远见、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守望精神家园,传承华夏文明,创新人类文化的精神赞赏有加。

文中提到的当地领导有郭中州、陈为满,这是必须的,但也提到了负责文教的冯喆,这个冯喆觉得是焦海燕有心示好自己,而对于那些参与论证的专家新闻稿中一个名字都没提,更没有说到当时在论证会上据理力争放“炮”不断的马苏。

第554章 热天午后(三)

雨已经遮天蔽日的下了一个多礼拜,还没有停的意思,将武陵的炎热气息一扫而空。

冯喆这几天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市里终于同意将西城门外所征之地用作修建文化苑,除了地照常征收外,这等于是放弃了从前要将一中教师住宅楼拆迁的决定。

老师们欢庆雀跃,他们哪里知道得到这样看似简单的答复中间究竟经过了什么样曲折和艰难,但多多少少的都了解一点冯副市长在上面为了教师们的据理力争,因此大家还是很感谢冯喆的。

李德双的影子暂时从武陵被扫除了,冯喆取得了到了武陵后的第一个胜利,这成果来之不易,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去首都,将文化苑项目落实下来,以防再有变化。

按照陶晓敏的说辞,武陵文化苑项目报到文化部已经一年多了,各种手续全都具备,就剩最后一关审批,但是为什么一直批不下来,上面回答的是不具有典型性。

陶晓敏有些抱怨,对冯喆说什么是典型性?批就批不批就不批,不具有典型性纯粹就是上面一个“具有典型性的借口”。

陶晓敏分析这里面当然有武陵自身的原因,也是努力不够,否则哪有攻不下的关隘?前一段前文化局局长罗冻汜麻烦缠身,能否顺利过关保住他自己位置都成了未知,哪有心思在干别的。再有,涉及到了建苑的土地问题,这又是一番麻烦,但只要项目批准下来,地方上怎么建在哪里建,那完全是自主的事情,就算没有西城门那片地,市里也可以再批嘛。

陶晓敏的心情冯喆可以理解,但其实她心里非常明白,事情能办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和冯副市长的种种支持分不开的。冯副市长初来乍到的需要政绩,需要肯定,自己想更进一步也需要一个契机,这一点两人不谋而合,她需要的是向领导表现一种心迹和积极的态度。

但是万事俱备,却暂时的没法起身离开武陵,连天的雨下的有些没完没了,根据气象台的预报,武陵在未来的半个月时间里将会面临几场大到暴雨的袭扰。

武陵的发展有些不平衡,有几个县山区较多,乡镇中农民居住的分散,如果大雨不停,恐有灾害发生,前些年冯喆到了半间房后就遇到过老炮台山体滑坡,胡红伟的父亲老疙瘩就丧生在那次的事故之中。

今天早上市委、市政府在广播电视大楼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市气象局长通报了天气情况,副书记苏铭作了全面的防灾部署,之后郭中州指出当前防汛抗灾是压倒一切的任务,他要求全党同志,全市上下务必树立吃大苦、抗大灾思想,市四套班子领导除副书记苏铭坐阵指挥协调外,其余领导和部委办局领导一起要吃住到下面各县,尤其是重点监控的乡镇,并严明了纪律。

会议结束后,大家都严阵以待,冯喆带着宗善明去了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