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页

前前后后,冯喆从王趁铃那里给梅山要来了一千多万搞香菇养殖,城关镇的香菇养殖厂也办的非常有规模,但是具体的投资到底有多少,这只有易本初心里清楚,在场子落成的时候易本初专门请市宣传部的人带着电视台和报社记者来现场采访,带队的是市宣传部副部长焦海燕,冯喆作为梅山宣传部门的头头,接待焦海燕是分内之事,在吃吃喝喝和走马观花之后,冯喆算了一下,招待焦海燕这些人,梅山的财政又少了十多万。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女子不可一日无钱,焦海燕是女人,但却不是什么小女人,她一贯的就表现出对权力极其贪婪的占有欲,这一点比许多的大丈夫还赤裸,在公众面前,焦海燕和冯喆表现出了非常融洽和亲密的关系,将党校同学和老相识老部下老同事的关系演绎的淋漓尽致,但是私下焦海燕极力的避免和冯喆单独相处。

一个男人将一个脱光的女人怎么样了那是正常的,但是要这个男人面对着一个光溜溜还是任由你处置的美丽女人却无动于衷,假如这个男人不是性无能和变态,那么这个男子的心里是十分可怕的。

焦海燕假设冯喆是出于对自己的喜爱而尊重自制,但想起来这牵强的理由都站不住脚和可笑——焦海燕觉得这简直无异于天方夜谭,早已经不是少男少女幻想爱情的年纪了,而这个时代中有几个人还相信真正的爱情?爱情是幻想品奢侈品,尤其对于官场中的女人而言,那永远是可望不可及的憧憬。

李凯旋的说辞没错,朱阳关镇的香菇养殖已经比较成熟,在这种技术的支持和财力的保障之下,城关镇的香菇成品无论是产量和品相都相当的好,易本初在常委会上自信满满的说:“城关镇的香菇成功,只是一个开端,起到示范作用,等春节过后,要在全县内所有乡、镇乃至村将工作展开。”

易本初的这些话是对严守一说的,严守一也表示,原来提倡的百户千亩工程可以推广,至于销售,可以统一以“梅山香菇,品质保证”这个语句向外宣传,要敢于亮出梅山的品牌,要增强梅山人的自信心,如果效益优良,可以再考虑设立其他富农项目。

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各乡镇为了提前落实“百亩千户”富民工程,出动了工作人员到行政村挨家挨户的做工作搞动员,但是收到的效果不甚显著,大多听到的是老百姓背后的谩骂和恶言恶语的顶撞,但是本着理解也得做不理解也得做的原则,尤其各乡镇为了完成硬性指标向县里交差,不公开的提出了各种对农民的奖励措施,半间房的许诺是,但凡愿意养殖香菇一亩地以上的,不但免费提供技术支持,而且提供种植香菇所需要的所有材料,另外还按照亩数奖励资金一百到五百元不等。

这个决定在执行中有所修整,原因是统一发放塑料薄膜和竹竿等物品镇上和各村没有那么多的人员可以调遣,于是改成将这些全都换算成了钱,直接的发放到养殖户的手里。

这样,群众的积极性被煽动了起来,大家都奔钱而来,而寺洼村的人再次纠结起来闹起了事,原因是他们也想养香菇,想得镇上的那份钱,但是现在拥有的土地已经坑坑洼洼,失去了种植作物和养殖香菇的条件和可能性。

放着能瞅见的钱拿不到手,已经习惯了告状聚众闹事的寺洼村人将分成留在半间房就近居住的村民和有意到城关镇落户的人汇合在了一起,他们又堵住了半间房镇政府的大门,口口声声的说原来当初的离地不失地的口号根本就是一个骗局,镇政府就是将寺洼村的人当成后娘养的孩子,他们扬言,要么给钱,要么,他们不搬迁了。

时间就在曲曲折折和磕磕碰碰中慢慢过去,十一过后,梅山终于遇到了“全民养殖香菇”所伴随而来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香菇太多,市场饱和,卖不出去,销路成了问题。

当时易本初一力推崇要全县养殖香菇的,这下第一个急的当然应该是他,冯喆这会也印证了当初自己的想法:易本初在寺洼村的事情上给严守一推波助澜的想看严守一无法收拾的笑话,而严守一在香菇的事情上同样的将易本初推上了风口浪尖,两人对彼此都包藏着祸心。

秋高气爽,唐经天拿了两把猎枪请冯喆去东凡乡后山打猎,这地方唐经天经常来,他对冯喆说了好几次,但是冯喆都没空,这两天易本初和严守一在香菇销售的事情上闹得很厉害,呆在县里会遭受无妄之灾,还不如偷得浮生半日闲。

冯喆之前远远的观望过东凡的山峦一次,但是近距离的深入,还是头一回。

山野连绵,十里八里的荒无人烟,总有野生动物出现,唐经天将车停在山下和冯喆往山上爬,不一会唐经天就看到了一头獐子,拿着枪要打,却又放下了,冯喆问唐经天怎么回事,上天有好生之德?

“我才不是有什么恻隐之心,这家伙在寻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