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可轻可重的一件事,当地县令虽未来得及向上级申请,但他及时疏离了民众,虽造成了庄稼和房屋的损害,却无一人伤亡。
功过相抵,没什么可苛责的。
然而不知道这位县令得罪了什么人,竟被巡抚上报,又层层往上递,最后由户部侍郎送到了皇帝的手里。
在这封密函里,当地县令被描述成一个无视上级甚至无视朝廷和天子的人,甚至给他扣上了“意图造反”的帽子。
这是赵怀宁登基两年来第一次收到加急密函,而作为加急密函经常有两个要点:
一是多名朝廷命官联合连夜上奏的。
二则是历来的“潜规则”。一旦出现这种联名上奏,就代表朝廷的大多数大臣开始联合起来“对抗”皇帝。
大多数的可能是皇帝最近的做法引起了朝臣们的不满,他们故意给皇帝一个“警告”。
大概意思可以理解为:你不听我们的,我们就不干了。
颇有些要挟的意味。
在原书中,皇帝也是同一时间接到了密函。
这个时候的他虽脾气有些古怪冷僻,但对政务很勤奋,对朝臣也是尊敬的,这让某些臣子起了拿捏皇帝的心。
而这个时候的赵怀宁收到了这样的密函,虽有愤怒,却也开始怀疑自己最近的做法是否有所不妥,并辗转反侧一直到半夜。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又被户部侍郎当众问“陛下对密函有何看法?”
赵怀宁又恼怒又茫然。
紧接着下朝就得知赵怀逸打碎了自己最喜欢的摆件,他一气之下处罚了赵怀逸,结果没过多久就听到母后服毒自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