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采青是个商人,据说她负责了诸多的事情,时间上排不开也是很有可能的。

苏采青没多犹豫,就说:“没问题,您什么时候要稿子?”

“越快越好。当然,前提是稿子的质量不能差。”

《吉阳日报》不会约不到相关的稿子,从他和梁学超教授都比较熟悉的情况来看,他在教育界的人脉也挺多的,找到苏采青,估计也是想要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苏采青点头说:“三天吧,三天给您一个新鲜的稿子。”

答应得还真爽快,黎阳一时之间还有些不适应:“稿子的质量,是有要求的。”

“我知道。”苏采青点头。

她写稿子,不是为了稿费,也不是为了什么虚名,就是为了这样一个发声的机会。以前会觉得钱和权非常重要,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财富可以越来越多,财富增多也可以带来一些权力,但是发声的机会就不一定了。

一个人说出自己的观点,能让其他的人听到,并且认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而一个人的声音和表达,会被别人听见,就是这个人的权威。

这个权利,比其他的都来的不容易。

而苏采青想要抓住的,就是这样的机会。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只能借助这样的传统媒体去发声。

黎阳见苏采青笃定且认真,想到这个女人的能力,决定信她,说:“那行,三日后,我再来看你的稿子。”

“好的。”苏采青点头说。

黎阳来得快去的也快,甚至水都没喝一口,真是奔波劳碌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