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吴氏当下就冲顾氏摆了摆手,道:“我都是三个孩子的娘了,用不着遮挡了!要我入乡随俗的戴那盖头,我反倒觉得不自在,我们乡下不兴这个。”
顾氏也不勉强吴氏这个地地道道的村妇,而是转而对张巧儿和齐三娘说道:“你们两个都是未出阁的小娘子,还是入乡随俗的戴顶盖头教好,免得闺誉受损、将来被婆家人不待见……”
顾氏说着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间铺子,介绍道:“前面就有家盖头店,里头有卖各式各样的盖头,你们若愿意我们便先去买上两顶,戴了再继续逛也不迟。”
齐大郎一听说这戴盖头和闺誉有关系,立马就十分大方的说道:“四娘、阿妹,你们尽管挑好看的盖头买了戴上,这买盖头的钱我掏!”
而吴氏自个儿不愿意戴那不自在的物事,但却站到了齐大郎那边、对张巧儿说道:“齐大小子说的没错,四娘和三娘你们两个是得戴个盖头,不能叫别人把你们的容貌瞧了去!听说京城的登徒子比我们乡下多多了!”
张巧儿被吴氏那自相矛盾的说法弄得哭笑不得,但她最终拗不过吴氏和齐大郎,只能乖乖的跟着顾氏去了一家盖头店,选了顶盖头买下后老老实实的戴上。
张巧儿戴了“装备”后,一行人顺着长街再逛了好一会儿,便寻了家茶馆坐下来歇息。齐大郎见日头已逐渐偏西,赶忙拿出生母姜氏回信附上的地址,展开后客气的向顾氏打探方位:“顾夫人,您知道‘州桥夜市’在哪里吗?我娘说她住在那附近,让我照着寻上门去。”
“出了朱雀门、走到龙津桥,从州桥往南一带走去很快就到州桥夜市,”顾氏知道齐大郎等人对汴京不熟,于是不等张二郎开口相求就主动提议道:“一会儿我使个婆子领你们过去,免得你们人生地不熟迷了路、白白绕了弯子。”
齐大郎客气的道了谢后,顾氏又主动邀请吴氏住到张府:“堂侄媳妇儿,你们初到京城也没个落脚的地方,不如先到我那里暂住几日?”
这个问题吴氏一家早就商量好了,只见吴氏当下便出言婉拒了顾氏的邀请:“不用劳烦堂叔婆了,我们已经托齐大小子的母亲替我们租了间屋子,就在州桥夜市那一带,说是已经事先帮我们打扫收拾过了,我们一会儿直接就能住进去了。”
顾氏见吴氏一家已事先安排好了住处便不再勉强,随后先是邀了吴氏有空到张府串门,待吴氏应下后两人再说了几句客套话、便分道扬镳往各自的住处去了。
张巧儿几人很快就在顾氏身边婆子的带领下,寻到了齐大郎生母姜氏的住处。因齐大郎出发前就给姜氏写了信,把抵达的大概日期告知她,所以姜氏虽然有事不在家,但却留了一个和张巧儿差不多大的小娘子在家门前等候。
那小娘子唇红齿白、柳眉大眼,性子看起来有些活泼不惧生人,一见齐大郎一行人提着包袱在门外张望,就主动上前问了句:“你们可是从泉州府来投奔家人的齐家兄妹?”
见齐大郎点头、那小娘子立刻喜出望外,一边热情的跑过来接齐大郎手里的包袱,一边笑眯眯的自我介绍道:“我叫银瓶,是姜婶子让我在这里等你们的!你们先随我进屋来稍作歇息,等你们把包袱行李都归置好了……”
齐大郎见地址没错、且彼此的姓氏也都对得上,便招呼张巧儿几人先跟那个叫银瓶的小娘子进屋,路上更是一改平时沉默寡言的习惯,主动向银瓶打探各种消息:“我娘她不在家?你和她住在一块儿?还有,我来前托我娘替我租了间屋子,不知道这件事我娘有没有一并交代与你?”
齐大郎说完才发现银瓶正偷偷的盯着他看、似乎没有听到他的询问,于是他只能不动声色的咳嗽了一声,见那银瓶一脸羞怯、飞快的把目光移到别处,齐大郎才略微提高音量、把先前的问题再问了一遍,并且马上有意无意的拉开和银瓶之间的距离。
银瓶把目光飞快移开后,一张小脸立时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