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囡,学的很快的,你这么聪明娘娘一会写信告诉你爸爸。”
“真的么!娘娘我爸爸什么时候能来看我?”好久没见爸爸了,卢家伟真的很想。
“快了,所以你跟阿娘在家要快点学会上海话噢!不然等你爸爸回来,也说上海话你听不懂怎么办!”坏坏地掐了肥脸蛋一下,卢秀贞就上楼写信去了。
摊开纸,以“来自左的思潮和单位领导干部的本位主义成为知识青年参加高考的阻力”为题,向《文汇报》反映了现下知青参加高考频受阻的问题,呼吁相关部门能够调查并落实下达的政策,保证能有更多的人才顺利被选拔后投入建设国家的奋斗中。
稿件投出后没多久,卢秀贞就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类似的一封信件,一位知青家长反应自己的女儿在辽宁某农场插队期间,曾因病回城就医几个月,返队后队里认定其逃避劳动在家里复习功课,违反了当地政策,尽管出示了医院的病例和诊治单,仍然拒绝为其报名参加高考。《人民日报》在刊载信件的同时,严厉批评了类似此事件阻挠、压制、打击青年报考的现象,强调指出这种做法伤害了青年的革命热情和积极学习性,违反了宪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各级党委和招生部门要认真调查、严肃处理此类行为,以顺利保证高招的完成。1
之后,投出的稿件也终于刊登回应,各报纸相继转载了类似文章,卢秀贞把相关的讯息都剪了下来给哥哥寄去,在信里明确地说明今年是最后一次允许往届生报考大学,明年开始将只有应届生有资格报考,如再遇阻碍,建议哥哥能壮士断腕果断离职回沪再议。
到底卢秀鸿最终能否顺利赶上这末班车!只有等待……
作者有话要说:1:《人民日报》1978年6月26日。
以为存稿箱发了,结果回头一看没有,骚瑞,好在发现及时~
☆、第38章 破釜沉舟
“秀玉,快点!”
“马上马上。”卢秀玉把纸笔都放进包里,又带了一些可能会用到的教材,赶紧追着祁月如出去。祁月如的哥哥所在的华东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今天有一场讲座是关于化学制药的,里面有些内容和她们的专业有交叉,祁月如就提前讲好让他哥哥帮忙占了两个座位,没想到今天分析课因为向老师询问的人太多导致有点拖堂,时间就有些赶了。好在两个学校离得近,她们到阶梯教室时老师还没来。
“月如,这里!”祈韦明看到妹妹进来赶紧站起来挥挥手,他这一挥手教室里十有□□的人都转头朝两人看去,没办法啊!整个化工学院本来女生就少的可怜,虽然这个年代男女同学之间一切都还保有距离,但私底下青春悸动是免不了的,何况现在大学生年龄差距都很大,到了成家立业的岁数找个合适对象处起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不是乱来,老师、同学一般都会报以善意的态度。
“哥,这是我同学卢秀玉,这个是我哥祈韦明。”坐在外面的同学都很主动地站起来让两人进去,弄得她们很是不好意思。
“你好!今天麻烦你了。”卢秀玉冲祈韦明点点头示意。
“没事的,再说我也来晚了,是我同学帮我们占的座。”看到妹妹的同学跟自己说话,祈韦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冲卢秀玉旁边一指。
卢秀玉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旁边的男生,坐着看不出高矮,但斯斯文文的很有气质,带着一副眼镜,察觉到有人看他,抬起头冲卢秀玉微微笑了笑便又低头下去写着什么。
老师一进门,大家也就停住了话头,卢秀玉其实并不擅长理科,但不知道怎么搞的,也许高考时文科没有发挥好,反倒是不擅长的数理化因为有妹妹给的总结资料,再加上教材全,又比别人提前多复习了不少日子,结果倒是考得不错,本来报的是上科大其他专业,结果被老师调剂进了生物系。
台上老师正在讲解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制药领域内的研究,讲到培养基配制时,因为有很多专业名词,卢秀玉速度上就漏了一段,只能先把这里空下来,等会再补,很快地二个多小时的讲座就在师生互动中结束了,正想问祁月如借本子看看时发现右手边突然多了本笔记。
“谢谢你啊!”卢秀玉大大方方拿过来就抄,当看到本上工整规范,字形挺拔刚劲的楷书时,蓦地她心里有了一丝悸动,收拾好情绪抓紧时间把漏掉的补齐,就手递本子还回去,没想到对方也正好伸手来接,手指交错间,两人目光触电般地挪开,卢秀玉头都不敢抬,浑身火烧般地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