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哲学命题立刻在各大高校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如何区别真理和谬误”、“实践的两重性”、“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成为了热议话题。
卢秀贞所在的华师大哲学系借此机更是展开了一场舌战群儒的辩论会,大家除了上课基本是全民投入到了大讨论中,大量的投稿、大量的演讲,处处皆是“甲能证明乙的真实性,甲就是乙的证据”同理可推得“实践是证明真理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正确的正面证据”亦或者“实践是证明真理基本不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反面证据”……
卢秀贞自认逻辑思维能力不行,对于此等讨论敬谢不敏,因此还得了个“不关心时事政治的评价”,宿舍里除了她,也只有甘琼婷小妹妹一如既往的勤耕不辍,真是难得清静了一回。
“婷婷,你总想着投稿让别人采纳你的文章,有没有想过干脆自己办一本学生刊物呢!那样你的稿件只要可以就能优先采纳呀”
“啊!办一本……”甘琼婷有点傻眼,放下笔直愣愣想着,直到卢秀贞出门她都没有反映。
晚上,卢秀贞打水回来一进门就被甘琼婷扑到,“秀贞姐,你中午说的办一本学生刊物的事,能给我仔细讲讲怎么弄么?”她脸上着急中夹杂着兴奋,有点亟不可待。
“可以啊!不过你要是确定要干,靠你一个就不行了,我的建议是你可以作为牵头人,以我们班级为轴点把整个中文系带动起来,这个要干就得干好了,需要好好订个章程。”
“那还等什么!走吧!都走都走,你们先去教室,我去找人。”说完也没等卢秀贞回音,她自己就一溜烟跑了。
卢秀贞只好把在寝室看书的吴非、汪顺颖还有郭艳都叫上在路上把事情简单地说了一下。到教室坐了一刻钟,甘琼婷就把班级的人叫了个七七八八,大家都交口询问缘由。
“同学们,我今天把大伙儿叫来是为了一件事,现在阅读刊物这么多,我们作为中文系的大学生,爱好写作的同学并不少,我想我们可以创办一个学生刊物,由我们管理、我们编辑、我们写文章然后刊出给学校所有同学看,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甘琼婷激动地把想法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想法很好,可是我们什么都没有准备,而且办刊的资金从哪里来?”徐明作为班长是想做出点实事来的,尤其每次看到其他系同学动辄举行的各种活动,他也是很着急中文系的表现。
“是啊!还有组稿、编辑、设计、刊印、发行等很多问题都应该安排?”支书龚月敏接过话头,这时候的学生都有一腔激情,年轻莽撞,有了点火星就能燎原。
“这个卢秀贞了解,让她给我们讲讲。”甘琼婷立刻就把同学卖了,卢秀贞抚额,“这个我们可以参考下别的学校,据我所知上师大正在创办《百草园》,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借鉴。”
“那你说说”旁边的同学纷纷出声。
“好,我简单讲讲,稍后大家集思广益。首先就是刊物的名称、创刊词和宗旨,还有就是到底是月刊还是季刊亦或者时间更长些,这些是第一批要确定好的。”边上有同学已经在记录“第二批要确定的就是刊物的工作人员,谁主编(每位编辑负责一项专栏)、谁审稿(稿源要稳定好)、谁负责外联(包括请学校领导题词、做顾问)、印刷、谁去筹款,这些都做到位了,就是最后的销售,往哪里卖,定价多少?”
说完这些,大家都议论起来。
“印刷的话问题不大,我妈妈就在学校印刷厂,我可以去问问价格还有起刊量、开数这些问题。”班上一个叫做邓叶文的男生扶了扶眼镜把这个活包揽了,负责记录的同学就在印刷一栏后面记录了他的名字,以后相关事宜都得找他联系;
“筹款的事先去问问学校吧!争取申请一笔下来。”龚月敏决定一会就去校办找熟悉的老师帮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