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见到陈鹏开始恢复意识,便停止了心肺复苏的按压动作,并对陈鹏说:“老太爷,别担心啊,现在慢慢地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吹气,慢慢来啊。”此时陈鹏的意识也逐渐清醒,听到张华的说话便照着做。
旁边的人也放下提着的心,展露出笑容来。
张华见到情况已经完全好转,这才拱手对陈志说:“老太爷暂时无碍了,但是后面还需静养和服药。我的药只起到急救的作用,要调养老太爷的身体,还需要找个大夫开对症的良药服用。”
陈志脸上露出感激之意,对张华说:“张家少年郎,亏得有你,我父才得以救回,本官感激不尽呐。”
张华连忙谦虚了一番说:“刚才那个情况,懂得急救术的人都不会见死不救,恰好我有应对的药,又懂一点急救术罢了。”
那个小胖子也走了过来,此时他已经不再是惊惶的神情,而是脸上充满了感激,他向张华深深的施了一礼,然后说:“这位兄台,感谢你救了我爹,刚才我爹的情况吓坏了我。”
哇靠,这小胖子居然是陈鹏的儿子,陈志的兄弟?看着这小胖子的年龄,跟陈志差了二十多岁,做陈志的儿子还差不多。张华这回真的意想不到,脸露出惊讶之色,不过很快就回复平静,赶快回施一礼并客气了一番。
许氏及陈鹏的其他亲属也过来致谢,张华一一谦逊回应。
正说话间,大厅外又传来了声音,一个大夫打扮的人匆忙的进来,并带着紧张的语气说:“老太爷在哪?我接到信就赶来了,现在人还是昏迷的吗?那需要先行施针!”
这大夫名为高敬怀,是吴城县最出名的杏林高手,在赶来的路上,其实高敬怀是已经做好病人救不回的准备了,在厅外的一番说话只是应付场面话。
但大厅内的情况却让高敬怀非常意外,他进来后见到县令陈志一家人没有悲怆的表情,反而个个如释重负,在向一少年致谢。而中间排着几张椅子,一老人躺在那里由仆人照顾着,应该就是县令的父亲,看来他没有生命危险。
张华见到有大夫过来,也有些高兴,便赶快说:“我的药只是起一个急救作用,老太爷后面的养病及护理照料还得是专门的大夫来施展才好。现在有大夫来了,赶快让他过来给老太爷诊断吧。”
陈志与高敬怀也是熟识,两人先寒暄上两句,高敬怀就快快过去给陈鹏探脉。
只见他闭目凝神,细细感受着陈鹏脉膊的跳动,半晌之前,他眉头紧皱,双目闪过一阵忧虑,然后又让陈鹏伸出舌头给他察看。
经过仔细检查一番,高敬怀躬身对陈志说:“老太爷刚刚死里逃生了一遭呀,我探过老太爷的脉象,是为结脉之象,适才老太爷昏厥之时,幸得良药入口,又经外力施救,才得以转醒,如当时没有及时抢救,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又说:“不知当时是哪位圣手施展手段救下老太爷的,当真是妙手回春,我自愧不如。”
陈志向高敬怀介绍了张华,又把刚才张华救人的一些细节跟高敬怀说了,并让高敬怀看了张华拿出的速效救心丸。
高敬怀见到这个年轻人,就是刚才进来见到陈志一家向他致谢的那个,进来时的疑惑登时得到释疑。高敬怀先是向张华拱了一下手,然后开了一些药方,让带来的药僮回去抓药,又让陈志安排人手,把陈鹏抬回家中安养,并吩咐要病人卧床休息。
接着高敬怀以庄重的语气对张华说:“这个小兄弟如此年轻,居然如此医术深湛?当真是人不可貌相呀!我高敬怀当真佩服得很。”
张华也赶快客气的拱手说:“高大夫是吧,在吴城县中谁人不知您是杏林圣手,我不过是机缘巧合才救下老太爷罢了,并不会什么高深的医术,当不得高大夫如此谬赞。”
“小兄弟无需谦虚,听县尊所说,刚才小兄弟把这个药给了老太爷服用是吧,恕我孤闻寡陋从未见过此等药物。如此制作精良的好药,小兄弟可是自行炼制的吗?不说瓶里的药,就是这个盒子,也颇花了一番工夫才做成吧。真是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