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缓缓踏入这片熟悉的天地,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他仰头望向天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种故地重游之感涌上心头。
恍惚间,他的思绪飘回到了过去,想起了那位曾经的肱股之臣赵国璘。
众人随着乾隆的脚步停了下来,一时间,四下里静谧无声,唯有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永琰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心爆棚,扯了扯乾隆的衣袖,奶声奶气地问道:“阿玛,你是想起了什么故人吗?
在这里发生过什么故事呀?”
永琰此言一出。
萧云也来了兴致,她眨着那双灵动的眼睛,歪着头打趣道:“哟,莫不是又和哪位佳人相识之地?”
说罢,还轻轻捅了捅乾隆的胳膊,眼中满是调侃。
乾隆回过神来,无奈地笑了笑,他轻轻抚摸着永琰的头,目光中透着些许怀念,缓缓开口,“云儿,别冤枉朕,没有佳人。
当年,有一位忠君爱国的大臣赵国璘,他辅佐朕多年。
赵国璘为官时,刚正不阿,才思敏捷,为朝堂、为百姓付出诸多心力。
后来辞官归隐,悠然寄情山水之间。
犹记得那次,朕前来岱庙祭祀,诸多事务繁杂,急需赵国璘的智谋相助,便差人请他陪同。
那时的赵国璘,已无官职在身,虽心系君王与社稷,却恪守礼制。
不能像其他文武官员一样登上露台行大礼,只能在这阁老池前止步,静静等候差遣。
朕每每想起,心中便感慨万千呐。”
永琰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眼睛里满是对故事的好奇与对古人的敬仰。
萧云也微微动容,众人围在阁老池边,仿若能透过这一方池水,瞧见那段尘封的历史往事。
夏日的岱庙,静谧而庄重,古木参天,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一地细碎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