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两?!
赵安这出手差点没把石掌柜眼珠子给惊出来。
因为人一年工资连福利加一块也不到一千两,就这还是因为钱庄是内务府开的,他本人也隶属内务府的包衣籍,搁其它民营钱庄分号的掌柜一年收入顶天也就五六百两。
说白了,官营放贷机构福利待遇相对民营就是要好。
结果,扬州府学的赵教授一出手就给人五年工资加福利,而且这钱还是刚刚才从柜上借的,人掌柜能不懵圈么。
老丁也懵啊:这孙女婿脑子又烧坏了不成,就算给好处你给个三五百两不就行了,五千两啊,钱多烧的慌不成!
“赵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回过神来的石掌柜不敢收这五千两银票,太多,真的太多,多到他都不敢拿。
“没什么意思,就是请掌柜的给通融一下,行个方便,毕竟丁大人这是为百姓做事。”
赵安就没见过行长不收钱的,这行长要不收钱,那么多坏账、呆账、死账哪来的。
前世种种经济案例告诉他,跟行长打交道千万别拐弯抹角的,直接用钱砸就行。
五千两不够就一万两!
只要给的好处突破对方的心理极限,“叭叭”就能盖章。
小章一盖,这钱不就出来了么。
不管是搞经济还是搞工程,抓住“人”才是重点。
抓不住“人”,你经济理论再好,工程质量再好都是不行的。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第一生产工具!
亘古不变永恒真理。
想要源源不断从老太爷家把银子搬出来,光以贷养贷肯定不行,因为有个还款周期在,这个周期导致来钱速度太慢,且有一定的还款压力。
你不可能这个月刚借十万两,下个月又借十万两的。
就算能借,上个月的利息要不要给?
一积累,催收短信一多,压力能不大嘛。
想要来钱快,还款压力又轻,持续时间还得长,至少能拖到老太爷咯屁,唯一办法就是在钱庄发展内鬼。
也就是跟恒利扬州分号不熟悉,要不然上到眼前这个掌柜,下到柜台伙计,赵教授能把他们全家老小的生活开支都给包了,另外在江南一人给买套小别墅。
想要出国的话,赵教授想想办法就是。
缅甸、安南、暹罗好像跟大清没有引渡条例,过去挺安全的。
实在不放心,英吉利、法兰西的路子赵教授也能帮你搞定,提前帮你过上买办的幸福生活。
闲的没事干宣传一下反清复明思想,英吉利佬真要动了心,教授大人这边也不介意当回带路党。
要说大清也真够夭寿的,前世时甭管哪国鬼子打过来,必定要打一面反清复明大旗,诚邀汉地好汉一起驱逐鞑虏。
第一个吃反清复明螃蟹的就是英国佬,干的还挺像那么回事,吸引不少反清复明好汉跟着一起干,尤其江浙地界反清思潮强烈,沿海百姓都乐意给英军提供物资,而士绅们也大多保持中立。
搞的清军跟英军开战前先把境内汉人屠一遍。
结果英军倒成了汉人的解放者(镇江),甚至还想帮汉人解放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