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是倭刀,刃口上淌着浙江的雨,人是倭人,木屐下黏着大明的血,盐滩在着火,妇孺百姓断开的喉咙已经无法哭泣,浪人们在狂笑大明军人的软弱和无能。龙山所,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明军,居然被倭寇追着砍了一路。
这时,一个男人登上了高地,他开始拉弓,三只透甲箭追着倭寇头目的狂笑,将其钉死在海滩之上。三箭过后,群狼无首的倭寇们开始撤退,男人放下大弓,将倒下的大明战旗重新竖起,这人叫戚继光。这一天,他下定了决心,要将倭血染红每片大潮。】
“倭寇!是倭寇,这些该死的畜牲!”
“杀的好!就应该让那些倭寇不敢来!”
明
朱元璋只觉得让蓝玉去灭了这个岛是个不错的决定,本来为了一个小破岛耗费大量军力财力是不值得的,虽然起初倭寇侵扰没造成大患可这后面才多久竟成了心腹大患!杀的好杀的妙啊!什么不征之国简直放屁!小小倭寇都有如此野心,谁能保证那些小地方不会效仿,太远的就不说了,像是脚盆鸡这样的还是要收复啊。
【公元1381年,一个做过朱元璋多年亲卫的男人,阵亡在远征云南的路上,他叫戚祥,而也只有战死的武将,才能让老朱放心和怀念。他封戚祥的儿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一直到148年后,老戚家那个最出名的男人出生了,公元1528年11月12,已经五十六岁的戚景通终于有了一个儿子。老来得子的戚景通对戚继光极其看重,从小就严格要求他练文习武,值得庆幸的是,他这个儿子天赋确实够顶。】
戚祥……朱元璋皱着眉头,好多年了,还能听到这个名字,戚继光倒是继承了他先祖的英勇啊。
“这个人会帮我们打赢倭寇吗?”
“老天保佑,菩萨保佑,来个人帮帮我们吧……”
“只保右不行啊,也要保左。”说着,小女孩也学着母亲的样子“菩萨保左,老天保左。”
妇人睁开眼无奈的看着女儿“不是这个保右啊。”
【少年时代的戚继光,就已经能通读文史经义了,而尽管老戚家有百年前老朱赏赐的长期饭票,但等轮到戚继光爷俩这一代的时候,生活却只能混个温饱。
因为戚景通这个人是个清官,还是嘉靖年间的清官,于是在老戚退休后,承袭了父亲官职的小戚同学,就因为《大明会典》中,五品以上官员不得徒步出行的规定,开始了家里蹲。没办法,他们家穷得连瘦马破车都用不起。】
“清官,那可能真不得了啊。”
“这年头有个清官比赶走倭寇都难。”
“清官这么难得,这嘉靖年间岂不是贪官满天飞了?”朱元璋黑着一张脸,他在这累死累活的管着贪官,这嘉靖倒好,那么多的贪官当眼睛是瞎的吗?
马皇后拍拍他“好了,百年后的事情你也要操心?儿孙怎么做我们现在也管不到,好在有天幕,总会有些许改变的。”
朱元璋一脸恨铁不成钢“妹子啊,你说咱老朱家怎么不多出几个好皇帝,再不济是个守成之君也好啊,瞅瞅天幕说的,这后代没几个有出息的。”
【而一位叫梁阶的教书先生听说这件事后,每日往返数里,分文不取的到戚继光家里给他授课讲学。感激不尽的戚继光,不知如何报答老师这份恩情,便省吃俭用,精心的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宴请梁阶。
结果梁老师登门看到宴席,拍桌子就骂,给少年戚继光讲了一大通什么叫清廉之道,让少年的戚继光羞愧不已。
但后来进入官场,戚继光很快就发现了,空守清廉两个字,挽不住将倾的大明社稷,更护不了倭刀下的沿海众生。】
“这真是一个好老师啊,往返数里还分文不取,我家孩子怎么就遇不到这样的夫子呢。”
“也不看看你与人家的差距,就算有这样的夫子,你家孩子也是学不成的。”李口子讥笑道。
“依我看,梁先生这是真真儿的为江山社稷着想,哪像那些只会攀龙附凤的伪君子?”吴铁匠擦了擦满是铁屑的手,语气里满是不屑与笃定。
“说是为官清廉,可哪有容易,这官场啊,就是一摊泥水,进去就出不来了。”形容枯槁的老人在牢狱中把玩着手里的稻草嘴里喃喃道。
【嘉靖二十五年,倭寇越来越猖獗了,胶东半岛的海风里都裹着血腥味,但十九岁的戚继光没有职权去改变现状,他只能在愤怒和不甘中,写下那首流传千古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嘉靖二十八年,戚继光考中山东乡试武举,并在一年后前往京师参加会试,然后他就赶上了“庚戌之变”,这是大明继“天子叫门”之后,又一件丢人现眼的国丑。】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啊,若这天下太平就好了。”
“天子叫门?这又是什么事?”
“说的是皇帝吧,这皇帝还用亲自叫门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要说这戚继光,我瞧着也是个有本事的主儿,不然咋能写出这等诗句呢。”
“可不嘛,这话让我学上个三五年也说不出,咱们这些人要说考功名,说白了不也是为了财,权。”
【弘治末年,明蒙交恶,互市断绝之后,北边那个只会抢东西的鞑靼,就开始不断闹事。他们一边不断要求大明恢复互市,又一边不断去大明边境上杀人放火,而经历了之前朱祁镇同学不慎去“瓦剌留学”的事件后,大明朝堂早已经失去了用刀剑压服蒙古的进取之心。
嘉靖二十九年,在连续请求大明恢复互市贸易,均遭到“修仙老道”的拒绝,蒙古的俺答汗把桌子掫了。六月,俺答率军进犯大同,总兵张达副总兵林椿皆战死。然后老道换了个更重量级的废,仇鸾让其接任大同总兵,仇鸾上任后,立刻使出小钱钱攻势贿赂俺达,请求蒙古大哥们移驾别处,别可着大同霍霍了。】
“啧啧,这大明,外有倭寇、鞑靼,内里官场腐败,居然去贿赂敌军,真是可笑至极。”
“这修仙老道是谁啊,还有这么大的权利。”
朱元璋面色铁青,“留学生”“木匠”现在又来一个“修仙道士”,可真是好得很啊,他就看看后面还能出现个什么。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棣,烦人、闹心,又看看朱标,有点缓过来了。这些天时时让太医把脉,也没有让标儿受累,应该不会出事了吧。
李世民简直憋不住笑了,这明朝还真是好玩,皇帝干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好好干正事的哈哈哈哈。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嬴政和刘彻看向自家儿子,挺好的,至少不求仙问道,也不干不该干的,不错了。
【这俺达收了钱是真办事儿,立刻转移了阵地,奔着京师就干了过去。老道嘉靖一看,他妈的冲朕来了。顿时慌了神,立刻下诏让仇鸾入关勤王,而仇鸾真的就是个废物加混子,他率军慢慢尾随着俺达。也不进攻,倒像是武装护送,并且仇鸾的手下兵士,看前面蒙古人抢的带劲,也眼热起来,纷纷把小辫一扎,扮成了蒙古人。
将刚刚被抢过的明朝百姓又抢了一遍,手段之残忍,比蒙古人更甚。但百姓们惨烈的状况,嘉靖和大明内阁根本就不在意,他们下令让诸将皆坚壁不战,不发一矢,任由俺达兵在城外肆意焚掠,这场血宴整整持续了八天。】
“这老道说的是皇帝?又一个求仙问道的,哎……”
“这仇鸾和俺达是一伙的吧,让转移阵地,转移到皇帝老巢了。”
“这……他们不是勤王的吗怎么自己还抢起来了?”
“看别人抢的带劲,自己也抢?还扮成蒙古人,真是让小爷我大开眼界。”
“这大明百姓惨啊,刚被敌人抢一波又被自己人劫掠一波。”
永乐
朱棣气笑了“蒙古、鞑靼真是好啊,看来朕还是没把他们打服!这个嘉靖怎么上位的,什么也不管,内阁野史,都疯了吧。”
【庚戌之变期间,诸州县报,所残掠人畜200万,杀够、抢够、烧够的鞑靼们,一直将掠夺的财物摞到马匹驮不动,才扬长而去。而在这场堪比土木之变的奇耻大辱里,参加完武举会考的戚继光,被任命为了守卫京师九门的棋牌官,然后他向兵部分条陈述了抵御贼寇的十多条方略,均被采纳,并被刊印成册,分发朝廷内外,让各个将士学习领会。
很快,指挥才能出众的戚继光,被兵科给事中王德等人看中,上疏举荐。嘉靖三十二年,戚继光升任官署都指挥佥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等二十五个卫所。倭寇的梦魇,戚老虎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终于要开打了吗!”
“把他们打灭种才好呢。”
嘉靖
满面油污的船夫正往船上搬运粮草,嘴里嚷着:“这倭寇!前年春上抢了我兄弟三条船,人全没了!如今儿有了戚将军,定要叫他们血债血偿!”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戚将军才能来帮助我们,我到时候一定要追随他!”
【戚继光上任后意识到,他手下的各个军队卫所早已经烂到根了,军营里面身强体壮的士兵们已经下海的下海,上山的上山,只剩下了一群老弱残兵在卫所里延挨度日,且纪律松弛,每日不出操不训练,根本无法作战。
于是新官上任后的戚继光决定振饬营武,整刷卫所。很快,戚继光就找到了第一个立威开刀的目标,对不起了,舅舅。
当时戚继光的母舅正在戚继光麾下当职,常常仗着自己是长辈,不听调遣,不守军营内的规矩。然后戚继光就当着全军,让军法官给他舅舅按到地上,来了一套孝之大法。底下的军士们一看,戚继光连他亲舅都能下得去手,那更何况是他们,纷纷守起了规矩。
而这时的戚继光,正在以外甥的身份给舅舅赔礼道歉,舅舅看到戚继光这个样,吓得立刻原谅了大外甥,并保证不敢再犯,这一通军棍给舅舅打明白了。他知道再有下回,他面前这个一脸愧疚的外甥,会眼睛都不眨的,把他的脑袋挂到营帐外的大旗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对,以儆效尤,可不能让那群人以为戚继光是个软柿子。”
“立威,多正常啊,不过这小子拿娘家人开刀还挺勇。”
“就应该这样,不能仗着关系就作威作福,那军营可不乱套了。”
【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被调去了浙江,任浙江都司佥事,负责管理当地屯政。然后他见到了他的主管领导胡宗宪,胡宗宪这个人很难讲,他舍小义、守大义,能办事、能整人。虽然他投靠严党,交构太监,行贿受贿,搜罗各种奇珍异物,讨龙椅上的老道欢心,但他是个好官。
他先将东南沿海跟倭寇勾结的巨盗,汪直等人诱杀,然后又一个人在朝堂和地方的各种势力中斡旋。他极其圆滑地将严嵩派来监督加捣乱的工部右侍郎赵文华,玩弄在股掌之中,并通过严党给的权力之便,先后培养重用了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甚至可以说,在整个抗倭斗争中,胡宗宪有着历史性的贡献,有的人虽然站在污水里,但头顶着太阳,而戚继光很快也将一脚踩进,这个被清流们所唾弃的污水之中。
但只要能剿灭倭寇,什么狗屁清明,他们都不会在乎。嘉靖三十五年,胡宗宪频繁给老道上书举荐戚继光,在和戚继光共事的这一年里,胡宗宪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年轻人就是终结倭患的那把最利的刀。嘉靖于是升任戚继光为宁绍台参将,让其防守倭寇出没频繁的钱塘江以东地区。一个月后,800倭寇进犯浙江龙山所,于是戚继光带上数千明军前去交战,可戚继光没想到的是,倭寇居然一个冲锋,就将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明军冲垮,眼瞅着戚参将的第一战就要以失败告终时,戚继光连发三箭,射杀了三名倭寇首领,将倭寇吓退。】
“行贿受贿这样也能算个好官?”
“嗯……确实很难讲啊,说他是好人吧,干的也没多少好事,说他是个坏人吧,为了民族大义也付出了不少。”
“看人也不能光看一面啊,只能说他为国家大义做了不少,但对百姓来说不算好。”
“这明军这么差劲,上千对八百都干不过?”
“啧啧,这大明算完了吧,除了几个好官什么也没有。”
“好箭!妙极了!”
“哈哈哈,这三箭就把倭寇吓退了,这倭寇还是个外强中干的货啊。”
【这一战纯纯是靠戚继光的个人能力扭转的战局,没过多久,倭寇再犯龙山所,但戚继光这回不是一个人扛着全队输出了,因为俞大猷来了,东南的海疆迎来了历史性时刻!“俞龙戚虎”组合首秀开始。
在浙江巡抚阮鄂的督领下,曾经一根棍棒速通少林的俞大猷跟戚继光,还有台州知府谭纶一起并肩作战,三战三捷,连败倭寇。但之后明军追杀倭寇到雁门岭时,被倭寇打了埋伏,卫所兵再度上演了“闻鼓则退”的丑态,只有戚继光和谭纶的本部兵马坚守不动,稳住了阵型。】
“三战三捷!我们终于赢了!打赢了倭寇!”
“这卫所兵不行啊,怎么只想着逃跑。”
俞大猷摸着手中的棍棒“俞龙戚虎,还真是期待与他的见面。”
“每个朝代都不缺猛将,明君难得啊。”
“有这两人,大明的倭患也不足为惧,唯一担心的就是这皇帝会不会拖后腿了。”
“你这说的不会是那宋朝的赵构吧?”
“诶?我可没说是谁。”
【倭寇看占不到好处,便撤军而去,戚继光这回彻底的意识到,卫所兵已如虫蛀梁木,欲靖海疆,当铸新军。嘉靖三十六年,戚继光写下《练兵役》准备呈给上司胡宗宪,周围的同僚们听说后哄堂大笑,都说抵御倭寇的事儿由督抚大人主持,哪里轮得上你讲话?而且没听说过倭寇能被彻底剿灭的,咱们只需要等他们抢够了撤退时,在海上偷袭,来波黑吃黑,到时候吞下财货,再用战功抵罪,岂不美哉?
戚继光没有理会他们,坚持着把《练兵议》呈了上去,但等胡宗宪看完,却把谏书直接丢到地上骂道,浙江兵要是能练出来,我早就练了,还用你说。但冷静了一会儿后,胡宗宪还是勉强同意了这个计划,并在第二天,他将《练兵议》拿给了浙江巡抚阮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