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笑道“那公主就与我多相处,让史官看看我们的情谊如何?”

二人心知肚明的不提墓志铭的事情,对上官婉儿来说,她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但她不想要公主难过。仿佛二人不提,这一天就不会到来。

【在上官婉儿的墓志铭中,也有非常动人的一段话“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莹,千年万岁,椒花颂声”你的死就像潇湘之水,仿佛断绝了一样不再流淌,宛委山好像也倾塌了下来,圆润光泽的珍珠沉入水底,价值连城的美玉也破碎了,刚刚张望了墓地旁边的松树和槚树,静静去聆听坟莹周围的声音,我希望千年万年之后,世界上还会有人像我一样,能够永远的记得你的美好,能够了解歌颂你璀璨的人生。】

小主,

刚才还不想公主难过的上官婉儿这下却红了眼眶“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她何德何能配得上公主这般呢?她不求千万年之后有人记住她,她只希望完成自己的毕生所求,以及和殿下一起守护这天下。

(从历史背景看,上官婉儿曾被视为韦后一党。当时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试图效仿武则天掌权,而上官婉儿作为宫中重要人物,与韦后集团来往密切,这与想要维护李唐正统争夺权力的太平公主立场相悖,自然容易被史书视为政敌关系。

另外,也有传说称上官婉儿的情人崔湜被太平公主抢走上官婉儿一气之下投到韦皇后那里,加剧了两人的敌对态势。不过,2013年出土的唐昭戎上官氏墓志中却揭示了两人的深厚情谊)

【接下来说一下元稹和白居易元白之交,两人相识在贞元十九年,当时白居易31岁,元稹24岁,还是有一定的年龄差距的,他们当时一起被授予秘书省教书郎的官职,教书郎的职责一般就是来修正典籍,订正错误的。

两个人一见面就是一见如故,他们的政治理想,他们的文学追求都是相似的,白居易在806年写下《赠元稹》,后来元和六年811年白居易他的母亲病逝了,白居易他在家守丧了,他的生活比较拮据,元稹当时也不是很宽裕,但仍然是寄了三次钱给白居易,总数高达20万钱,白居易心里边感动的要命,就写下了《寄元九》,元九就是元稹元稹自微之嘛,在家里边排行第九,所以叫元九

“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元稹看到是他和乐天,情绪激动立即写下一封信寄给白居易,共享欢乐。

另一边的白居易也是一样的行动,双方都明白,对方一定会给自己寄信的。

白居易看着天幕的讲解,慢慢的回忆起了从前,他们第一次相见的时候。

【后来元稹因为弹劾了权贵,而被贬到了通州,就是现在的四川,同年八月份,白居易因为直言进谏被贬到了江州,江州是现在的江西,两个人现在异地了,那他们的书信往来就更加的频繁了,当时白居易被贬到江州做司马,消息传到通州的时候,元稹他正在病榻上,惊惧非常,写下了一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昔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窥见元稹当时的心情,一定是非常非常难受,是非常怨苦的。】

【在这之后他们两位的仕途仍然是起伏不定的,他们会通过诗歌来相互倾诉,相互鼓励,他就总是写,寄乐天,酬乐天,闻乐天,贺乐天。白居易就总是写寄元九,酬和元九,忆元九。

比如说白居易写那个东南行一百韵,就是他在被贬到江州赴任的途中写的,然后寄给了元稹,并且抒发一下自己的愤懑之情,然后元稹收到以后又写了个《酬乐天东南行一百韵》来相和。然后白居易有一天他梦到了元稹,他就写下了《梦微之》,元稹他收到这个信以后,又赶紧给白居易回信,在《酬乐天频梦微之》里边写,“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