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仅有12个单词的推文——“此举令人担忧”(This move is concerning),瞬间冲上全球热搜榜首。这位身兼SpaceX创始人、美国政府效率部特别顾问的亿万富翁,罕见地公开抨击特朗普政府拟将NASA科学预算削减47%的计划。
这场风波背后,是美国政治经济矛盾的集中爆发:一边是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导致消费者信心跌至44年最低,另一边是科技巨头与白宫在战略产业投资上的激烈博弈。当贝莱德CEO拉里·芬克警告“美国已站在衰退悬崖边”,我们不禁要问:这场撕裂精英阶层的权力游戏,会否成为压垮美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NASA预算腰斩:科技霸权崩塌的“多米诺骨牌”
1. 马斯克的“双重身份困境”
作为NASA最大承包商(2024年获得58亿美元订单),SpaceX承担着美国67%的卫星发射和100%的载人航天任务。但马斯克另一个身份——政府效率部特别顾问——却要求他推动联邦机构削减开支。这种角色冲突在NASA预算案上彻底激化:
科学项目成牺牲品:南希·格雷斯·罗曼望远镜(耗资32亿美元)可能夭折,而马斯克力推的火星基地计划(预算不受影响)被质疑“绑架国家航天战略”。
产业利益链断裂:洛克希德·马丁、波音等传统军工巨头股价暴跌,SpaceX竞争对手蓝色起源趁机游说国会,科技阵营分裂加剧。
2. 美国科技霸权的“慢性自杀”
NASA科学预算从73亿砍至39亿美元,意味着:
人才流失加速: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或裁员30%,该机构曾主导好奇号火星车等里程碑项目。
中国反超窗口: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将于2026年升空,其分辨率较哈勃望远镜提升300%,美国在天文观测领域可能失去主导权。
深层逻辑:特朗普为兑现“美国优先”竞选承诺,选择牺牲长期科研投入换取短期财政平衡,这与其2018年削减能源部量子计算预算如出一辙,恐重演美国在5G领域被华为逆袭的悲剧。
二、关税“回旋镖”:通胀怪兽如何吞噬经济
1. 消费者信心的“死亡螺旋”
密歇根大学4月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50.8)较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更低,这背后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双重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