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因此山玉石,富可敌国;也有人因此山玉石,殒命江湖;更有人因此山玉石,羽化而升仙。凡间小册中,对于求如之山,可谓是描述得玄之又玄。

大有慕名而来,败兴而归。

近些年来,众多俗世中人,更是连岸都尚未靠上,便沉于泑水之地。这日,一凡木大船,船桅粗大而高耸,其上雕刻凡文,迎风飘着一面旗帜[辰],连那水势浩渺都丝毫没有波及这泱泱大船。

船上有一袈裟和尚,立于桅杆之上,手捻佛珠,面容清秀,一双眼睛眯成了一条细般,十分引人注目,他一直笑眯眯的瞧着前方求如之山,船抛下船锚,船身微微晃动,然而他身姿挺拔,愣是未受船身影响。

“那大师站在上头几日了,像个定海神针一般,他究竟在瞧些甚?”底下夹板上有一长工,麻利的收着壮如手腕粗的麻绳,手上的老茧快速地擦过绳子,却丝毫并未察觉到疼痛。

“嘘,俺们这些俗人,就不要过问这么多,大师可问阴阳两界之事,我有一日三更时分,便听见他在上头似在与何人说话,当场鸡皮寒毛立起,莫问莫问”

两人一下便噤了声,都在积极准备下船之事,好送别这一船的达官贵人,便赶紧返航。每年来此求如之山的人多不胜数,然而能归去的却少之又少,即便如此,每年仍有许多达官贵人慕名而来。

以和尚为首的一行人方刚刚下船,本是万里无云的天际,霎时黯了下来。一人看似达官贵人之貌的中年男子,一下便躲在了和尚的后头。

“大师,可是前路有何不妥?”

“大人莫担心,只是天象气变而已。”说完,和尚便独自一人遥遥领先,走于前头。